12月3日,住建部、民政部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、國家醫療保障局、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六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》文件。
根據這份《意見》,包括補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,提出推行“物業服務+養老服務”居家社區養老模式,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內容和積極推進智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等19條內容。
主要目的:是為了推動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“物業服務+養老服務”模式,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,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,著力破解高齡、空巢、獨居、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。
簡而言之,六部門此次聯合發文,就是為了解決老齡化難題,在新規下,我們的父母養老,可能會靠很多人不起眼的“小區物業”了。
一、人口老齡化對社會會造成怎樣的影響:
從目前來看,全球多個國家的老齡化進程均在加速,日本、韓國等國家的人口結構已經嚴重失衡,勞動力不足還對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從本質上來看,人口結構“失衡”,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老齡化、少子化,想要解決這兩個問題,只能通過“延遲退休”、“提高生育率”來緩解,這兩點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沖擊的兩大“法寶”。
對此,有業內人士指出,在女性生育成本比較高、缺乏社會托幼服務的環境中,延遲退休實施之后,可能會對生育政策產生一定的沖擊,降低“鼓勵生育”實施的效果。因此有專家提出了“彈性退休”的說法,即在一定年齡范圍內,允許勞動者選擇退休的時間,讓勞動者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權衡,做出自己的選擇。
二、除了考慮人口老齡化程度,還需要參考“人口撫養比”。
什么是人口撫養比,指人口總體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。通常用百分比表示。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要負擔多少名非勞動年齡人口。根據勞動年齡人口的兩種不同定義(15歲—59歲人口或15歲—64歲人口),計算總撫養有兩種方式。
以2018年的數據為準,60歲以上人口是2.4億,而在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586萬人,如果把60周歲及以上的24949萬人作為退休人員測算,這意味著:每3個人工作,才能養活1個老人。
顯然,在老人不斷增加的情況下,根本沒有那么多年輕勞動力支撐如此大規模養老壓力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在子女、年輕人、青壯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前提下,讓物業參與到養老任務中,是大勢所趨。
三、物業企業參與社區養老的優勢
(1)、具有地理優勢,毗鄰服務對象。物業企業服務地為住宅小區,住宅小區內的年長業主及其子女即養老服務的對象,服務商與服務對象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。社區養老機構由物業企業運營,可降低運營成本,盤活庫存房產,發揮集團公司的綜合優勢,為企業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。
(2)、物業企業與業主之間黏性較大,更利于把握養老服務的需求。物業企業中的管家、客服需要與業主面對面處理一些問題,而老年業主由于空余時間較多,因此也會有較多的機會參與;谖飿I服務的以往經驗,物業企業更加易于把握老年人的購物及餐飲喜好、設施及醫療需求、文化娛樂偏好。
(3)、物業和養老服務內容契合,便于疊加物業服務和養老服務。物業服務和養老服務中有部分內容是重合的,比如物業服務中的部分特約服務,像家政清潔、菜蔬配送等,可以針對性地滿足部分老年人的實際需求;物業企業舉辦的一些節慶活動如共度重陽節、書畫比賽等,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。因此,可以此為契機將物業服務和養老服務內容疊加,打造更受老年業主歡迎的服務項目。
四、物業企業參與社區養老的困境。
(1)、養老服務消費群體的消費意識薄弱。受傳統觀念影響,大部分人認為養老是子女的事情,家庭養老仍然是多數老年人的主流選擇。老年人從心理上抗拒機構養老或社區養老,不愿意加大養老方面的開支,這也是養老市場社會化程度低的重要原因。
(2)、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低。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,日常生活服務需求包括醫療、餐飲、照護、金融等不同專業門類,另外還包括精神文化需求。所以打造一個專業的養老服務團隊需要整合多種專業人才,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形成有特色的服務產品,而這對物業企業來說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(3)、保本微利,經營效益欠佳。自居家養老模式提出以來,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期依靠民政部門撥款或社區托底生存,存在經營困難或入不敷出的狀況。物業企業開辦一家養老服務機構,在裝修、人員經費、添置設備設施等方面投入較大,但以目前的老年人消費情況來看,經營存在困難。
老齡化不可逆,各項制度被催生
事實上,讓小區物業參與到養老職能,是國家為了解決老齡化諸多措施中的一種。
比如,最近被大家熱議的延遲退休,也是是應對老齡化的舉措之一。
再比如,前段時間的社!暗诹U”,國家醫療保障局和財政部發了“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”的意見,繼2016年6月開啟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后,正式啟動第二輪試點。
央視在報道中評價稱:長期護理制度,是每一個人生命末端有尊嚴生活的重要保障,使每一個人可以放心老去、有尊嚴地老去。
不管是讓小區物業參與到養老事業中,還是增加長期護理保險,或者是延遲退休年齡,這些措施,都是老齡化大時代背景下的應對之道,當生育率下行和老人增多的趨勢變得“不可逆”,與其抱怨,倒不如拾起信心,積極應對。
未來房地產,更加注重物業的實力
這一舉措,無疑是將物業推上高臺,而如今物業與業主的關系,似乎沒有輕松過,未來,將會有更多的制度,推動高品質物業的誕生,而物業這一曾經不被置業者在意的購房因素,未來將更加重視。物業這一軟實力,在未來房地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!房地產風向也將由注重價格與品質,轉而注重文化軟實力,而這一軟實力也將影響樓盤價格。
提示聲明:1、文內所含的所有設計效果圖僅供參考,規劃/外形/數據最終以實際或政府批文為準;2、本站部分資訊內容可能轉載自互聯網或其他媒體,轉載的資訊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場或觀點,同時本站亦不對其內容的來源作進一步追溯。本站對轉載資訊的作者及媒體表示感謝,如轉載的資訊內容侵犯了來源媒體的利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|
任澤平:北方只剩一個TOP10城市!南北差距為何拉大了?(2020/12/16 9:40:29) 樊友山:房地產對于人民幸福美好愿景的實現做出了很大貢獻(2020/12/14 10:36:11) 住建部:放寬建筑市場準入限制,強化工程事后追責(2020/12/7 10:01:51) 今年全國已有453家房企破產:房地產賺大錢、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(2020/12/7 9:42:05) 馬光遠:壓垮房地產泡沫是低生育陷阱?低生育真會影響房地產嗎?(2020/12/7 9:14:25) 劉鶴重磅發聲,5000字長文詳解“雙循環”新格局!(2020/11/27 10:01:13) 房地產為什么不執行現房銷售,而都是期房?(2020/11/20 9:35:29) 地產百科:住宅用地的用途是什么 一文告訴你(2020/11/17 9:33:06) 大局已定,國家把房地產10個方面都說清了(2020/11/5 9:40:07) 國家為房地產發展定調,未來五年4大方向影響著購房者(2020/11/3 9:44:50) |